印度卡夫工業為黑天鵝時刻做好準備

在 10 月 4 日的 ICCMA 大會期間,SIPM 的 Manish Patel 提出了全球纖維、箱板紙和瓦楞紙箱市場動蕩的嚴峻形勢。他展示了中國清理環境的努力將如何影響印度

SIPM 的 Manish Patel 在 ICCMA(印度瓦楞紙箱製造商協會)大會上的演講中表示,這是印度箱板紙行業的黑天鵝時刻。原因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把現狀翻了個底朝天。存在的理由:中國積極推動清理行動和報復性關稅。

包括 ICCMA 主席 Kirit Modi 在內的頂級瓦楞紙箱領導者表示,目前的市場低迷是獨一無二的。這一次,它們是由於中國政府決定制定進口可回收物規範而造成的人為供需失衡造成的。這些限制為 0.5% 污染的新規範對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混合紙和混合塑料回收商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但令人擔憂的是,它給印度工業蒙上了一層蒼白的陰霾和厄運。

所以發生了什麼事?

2017 年 12 月 31 日,中國停止大量塑料垃圾——例如一次性汽水瓶、食品包裝紙和塑料袋——這些塑料垃圾曾被出口到其海岸進行處置。
在裁決之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廢鋼進口國。2018年第一天,就停止接受來自國外的再生塑料和未分類廢紙,並嚴厲限製紙板進口。2018 年上半年,全球最大的廢料出口國美國運往中國的回收材料量比去年同期減少 3 公噸 (MT),降幅為 38%。

實際上,這相當於進口了價值 240 億美元的垃圾。再加上混合紙張和聚合物現在在西方世界的回收工廠中枯萎。到 2030 年,該禁令可能會使 1.11 億噸塑料垃圾無處可去。
那不是全部。因為,情節變厚了。

帕特爾指出,中國紙和紙板的產量從 1990 年的 1000 萬噸增加到 2015 年的 1.2 億噸。印度的產量為 1350 萬噸。帕特爾說,由於限制,用於箱板紙的 RCP(再生紙和廢紙)短缺 30%。這導致了兩件事。第一,國內 OC​​C(舊瓦楞紙板)價格飆升,中國紙板缺口 1200 萬噸。

在會議和附近的展覽中與來自中國的代表互動時,他們談到了 WhatPackaging?雜誌嚴格要求匿名。來自上海的一位代表說,“中國政府對 0.5% 和減少污染的政策非常嚴格。”那麼在中國這個行業有 1000 萬員工的 5000 家回收公司怎麼辦,普遍的反饋是,“沒有評論,因為這個行業在中國很混亂,很複雜,很亂。沒有信息,也缺乏適當的結構——中國新的多方面廢料進口政策的全部範圍和後果仍未完全了解。”

一件事很清楚,中國的進口許可有望收緊。一位中國製造商表示,“瓦楞紙箱佔中國進口可回收紙的一半以上,因為它們的纖維又長又結實。它們比混合紙更清潔,尤其是商業賬戶的瓦楞紙箱。”檢查程序存在不確定性,這在中國大陸造成了問題。因此,紙張回收商不願運送 OCC 包,直到他們知道檢查將是一致且可預測的。

未來 12 個月,印度市場將面臨動盪。正如帕特爾所指出的,中國 RCP 週期的一個獨特特徵是它受到出口的強烈影響。他說,中國 GDP 的 20% 是由出口推動的,“由於中國的商品出口是包裝支持的舉措,因此對箱板紙的需求強勁。

帕特爾說,“中國市場的低等級箱板紙(在印度也稱為牛皮紙)在定價方面對印度、中東和東南亞造紙商極具吸引力。印度和其他地區的鋼廠向中國和中東、南亞和非洲的其他目的地出口產品,不僅消耗了國內市場的過剩產能,還造成了短缺。這推高了包括印度在內的所有區域瓦楞紙箱製造商的成本。

他解釋了東南亞、印度和中東的造紙廠如何努力填補這一赤字缺口。他說,“中國每年約 12-13 百萬噸的短缺)遠遠超過國際產能過剩。那麼,大型中國生產商將如何應對在中國的工廠採購纖維?美國回收商能否清理他們的包裝垃圾?印度造紙廠會把注意力(和利潤率)轉移到中國而不是本地市場嗎?

帕特爾演講後的問答清楚地表明,預測是徒勞的。但這看起來像是過去十年中最嚴重的危機。
由於預計會增加需求以滿足電子商務重磅在線購物日和傳統排燈節假期的需求,未來幾個月看起來很艱難。印度是否從這一最新事件中學到了什麼,或者一如既往,我們會絕望,屏住呼吸直到下一個事件發生?或者我們會嘗試尋找解決方案嗎?


發佈時間:Apr-23-2020